(相关资料图)
慈善公益报(彭益舟 吴 嫣)近年来,安徽省铜陵市围绕“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的工作思路,推动建成社工站36个,实现全市乡镇(办)社工站全覆盖,打通了为民服务“最后一米”,充分发挥了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作用。
为政府“搭台子”。先后出台了社工站建设实施方案、工作指引、准入清单、督导管理办法等“1+N”制度文件,制定市级地方标准《乡镇(办)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评估指南》。明确将社工站建设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从社会救助工作经费或社会救助专项经费、福彩公益金、财政预算经费、慈善公益金中统筹安排。近年来,全市共安排社工站建设资金近千万元,从政策和资金层面保障社工站有序运行,搭起服务群众的“新平台”。
为乡镇“担当子”。聚焦民政主责主业,编制专业服务、协助事项清单,明确社会救助、儿童关爱等21项服务内容。驻站社工协助乡镇(办)通过入户调查、探访、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建立需求清单和资源清单,对服务对象进行信息化、动态化、数字化的服务跟进。自站点运营以来,60名驻站社工累计走访3千余户,建立服务档案3456册,服务各类困难群众9千余人。郊区还通过精达悦民项目,融合“物质+服务”救助方式,帮助208名困难群众从“扶起来”到“站起来”,实现民政领域惠民政策在基层无缝对接。
为社区“补漏子”。围绕居民自治,以孵化和培育社会组织为重点,激发居民和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目前社工站共培育志愿者1067名,新增社区社会组织179个,开展社区工作498场次,个案服务345人次,受益群众约万人。同时,创新推动“社工站+社区慈善基金”,整合社区服务、“管家计划”项目、慈善组织配套补助、社会捐赠等资金100余万元,设立了14支社区慈善基金,开展了“幸福驿站”“慈善+”赋能社会服务等项目12个,补齐城乡社区服务短板,推动专业服务有效覆盖。
为群众“托底子”。以居民需求为基础,探索建立社工服务“共性+个性”清单,精准解决了服务对象的“急难愁盼”。义安区创新“社会+村居+机构”儿童支持模式,链接区红十字会、慈善协会等资源,为重点青少年提供关爱帮扶。郊区桥南办社工站以社区治理为抓手,设计“红管家楼道治理”“至善公益坊”“红袖标护学”等特色服务项目,激发邻里守望互助精神,让邻里不再做“最熟悉的陌生人”。目前,铜陵市共有2家社工站列入全省首批特色社工站,评选出4家市级优秀社工站,郊区灰河乡社工站“困境妈妈”服务实践获省级社会工作案例三等奖。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