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西安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在蓝田县组织举行西安市“走进和美乡村”系列新闻发布活动,蓝田县就近年来乡村发展成果作了展示。
农旅融合刷新“蓝田记忆”
远是连山,近是麦田,蓝天与翠山相映,花海又为景色添了粉黛,蓝田县的这片网红花海,已经多次火爆“出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5月24日上午10时许,华商报记者来到位于蓝田县峪口村的蓝田荞麦岭·和美乡村示范区,除连片的千亩荞麦花海外,还有美术馆、酒馆、美食街等配套设施,装修风格处处透露着新潮和文艺的气息,现场也有许多驻足拍照的游客。
“我有几年没来过蓝田了,这几天听孩子说蓝田这儿的荞麦花开了,所以就想着带老伴来看看,没想到这一来就给了我惊喜。”游客党先生说,在他的记忆里,蓝田县村里的山路是又小又泥泞,没想到这次来,山路已扩成了柏油路,路边还有各种现代化的建筑,“蓝田的发展真是太快了,越来越好了。”他感叹道。
对于游客眼中的变化,蓝田县委副书记赵刚介绍,从2021年开始,蓝田县就依托当地特色农业和自然资源优势,将荞麦岭田园综合体规划为“一岭、一廊、一村”,即荞麦岭、峪口溪和峪口街中央休闲廊道、峪口村的布局。此后,又立足于景点特色融入文化,建设了荞酒馆、荞宴馆、荞咖馆、荞麦故事馆、蓝·美术馆和游客服务中心、蓝田厨房美食街等配套设施,将原本的乡村打造成了蓝田县文旅的一张名片。
除景点外,蓝田县小寨镇董岭村里的民宿,也刷新了人们对于农村住宅的认知……全屋的落地窗、庭院内的泳池、山中枯木改造的创意家具,这些前卫的装修风格,出现在蓝田县山脚下的小村里。
董岭村村委介绍,近年来村集体收回150套闲置老房子,由村集体统一招商开发成了民宿建筑,此后村集体又通过一系列奖优罚劣的政策,发动村民将民宿打造成了支柱产业。
“民宿刚建成不久,就吸引了许多文化圈和影视圈的游客,在他们的影响下,又有更多的游客知道了村里的民宿,现在我们村的民宿可以说很红火了。”董岭村村委说,目前全村已发展民宿26套,形成民宿集群3处,年经营收入96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10万元,“全村经营性资产已由最初的每股1000元增加到每股30万元,累计为群众分红180万元,许多年轻人也回到了家乡。”他说。
乡村振兴以来,农民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有明显改善,为了纪念这一改变,蓝田县汤峪镇河东村发动村民,共同建设了具有时代记忆的新农村,记者看到,村内除有用绿色酒瓶建成的新式建筑外,还保存了此前的房屋用作博物景点。
用“蓝田美味”走好乡村振兴
作为著名的“中国厨师之乡”“陕菜之乡”,蓝田县于2021年9月成立了蓝田厨师学校,进一步将美食这张名片擦亮。
记者来到学校时,正值学生们的实训时间,切菜、颠勺、西点样样出彩。蓝田厨师学校招生就业办公室主任赵亚妮介绍,这些孩子们的年龄最大不过十五六岁,“我们学校原本是蓝田县职业教育中心的中餐烹饪专业,但蓝田的厨师自古就很出名,再加上县政府要将这个名片打造得更亮些,我们的学校也就应运而生了。”她介绍,学校作为一所纯公办的职业高中,采取“2+1”模式,即2年在校学习,1年在外实习,学生在校的学费和材料费均由蓝田县承担。
“虽然我们学校最大的学生才二年级,但各大五星级酒店已经把我们的学生预订了,学生们根本不愁就业。”副校长张存福自豪地说,他们要做的就是培养好好下一代蓝田厨师,“让蓝田勺勺搅香世界。”他说。
美味离不开农业,普化镇作为蓝田的农业重镇,通过发展产业大棚等技术,已建成两个、占地万亩的花椒基地,并建立了占地450亩、以圣女果为主导产业,辐射带动周边5个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据当地负责人介绍,仅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的年产值,已达300万元,其中集体经济收入就达60万元,已经吸引了120名农户前往就业。
77岁的侯女士是普化镇楸树庙村土生土长的村民,村民院子旁不远就是连片的葡萄大棚,“葡萄这两年的收成都好得很,卖得也快,村民的口袋是越来越鼓了。”她笑着告诉记者,她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原先农民都是靠天吃饭,一旱一涝就没收成了,现在大棚一搭,果子就不愁长不出来。果子赚钱,国家还给我们老年人发钱,孙子在县里上学也不贵,好得都不像啥咧。”
华商报记者 王煜鑫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