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克宫遭无人机突袭,绝不仅仅是“大意了”,背后信息量非常大
来源:凤凰网时间:2023-05-05 06:45:11

5月3日克里姆林宫遭袭的事件震惊了世界。截至目前,公开的俄官方信息仍然十分有限,但在这样的背景下,各方提供的分析与猜测正在试图还原出这一事件的一些重要细节。老刘也试图在这些纷纷扰扰的信息中梳理出一些关键点。

针对本次袭击过程的官方描述主要是,克里姆林宫3日表示,有两架无人机对克宫进行了攻击。俄方及时通过电子战系统采取行动,使试图袭击克宫的无人机失效,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但克宫方面的表态中并没有直接透露外界最最关心的一系列关键信息:是什么型号的无人机?是从什么地区起飞的?首都防空圈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漏洞呢?


(相关资料图)

老刘试图根据现有公开信息来努力拼凑出一个版本,供大家来参考。

首先来看可能的无人机型号,以及这些无人机是从哪里起飞的。

虽然俄官方的回应中表示,袭击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建筑物损失。

但随后在网络上广泛转播的一段视频显示,一架固定翼无人机直接飞向克宫总统官邸的穹顶,并在穹顶上方发生爆炸。

俄军事专家认为,根据现有的视频片段,目前还不可能确定是何种无人机所为,但很明显,这是起飞重量超过20-30公斤,翼展为3-5米的无人机类型。

也有分析认为,视频画面中,爆炸前疑似有人员在向穹顶上攀爬,根据人的体型与飞机的比例以及飞行速度来判断,实施袭击的无人机应该是翼展超过2米的固定翼无人机。

俄罗斯《真理报》4日报道称,俄军事专家叶夫根尼·季什科维茨在自己的Telegram账号上发布了有关袭击克里姆林宫的可疑无人机的信息。该专家认为,袭击无人机类似于乌克兰的PD-1和PD-2无人机。PD-1无人机翼展3.2米,可以携带8公斤的有效载荷,在空中飞行长达10小时。

俄媒称,在2017年的版本中,该型无人机只能在85公里范围内通过无线电信号进行控制,其卫星通信的升级可以大幅扩大其使用范围,可达1000公里。而PD-2无人机更小,可携带达3公斤的有效载荷。

还有俄媒体认为,UJ-22无人机也是可能的选择。

假定此次突袭克宫的无人机型号真的是其中某些型号,那它们是从哪里起飞的呢?

目前,在俄罗斯专家中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在俄罗斯境内甚至就在莫斯科周边,另一种是从乌克兰境内或者乌方控制区起飞的。但截至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证据可以佐证到底是哪种起飞方式。

俄专家认为,这两种可能性在技术上都是可行的,但在设计和成本方面有所不同。实施袭击的这款无人机在一定程度上对抗了无线电电子干扰。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解决。例如,它们可以配备一个特殊的防干扰军用导航天线,其价格在1万多美元。

但从翼展来看,PD-1、PD-2,包括之前曝光的乌克兰UJ-22无人机都有可能。而且这3款无人机都具备从乌克兰境内飞到莫斯科的潜在能力。通常,上述无人机在地面控制距离大约是100公里。但是这些无人机通常具备8小时的留空时间。如果对其进行改装,完全可以不受地面控制距离的影响,采取自主飞行的方式飞行超过800公里。

那有没有可能真如一些俄专家猜测的那样,无人机是从莫斯科周边起飞的呢?如果真是这样又是如何实现的呢?

老刘查阅了乌克兰公司生产的PD-1系列无人机的网站。

根据该网站的信息,该型无人机可以进行超级快速的组装,并且这一组装过程是不需要专用工具的。

这是该网站发布的,带有旋翼、可以垂直起降的PD-1版本的全部零部件。

根据最新上传的视频,PD-1系列无人机可以非常快速地进行组装。

上述所有的零部件都可以收纳在这个三层箱子中,并且可以由两名成年男子轻松搬运。

开箱之后是这个状态。

所有部件的组装全部使用类似卡扣进行固定,并不需要使用任何工具进行安装。

根据视频介绍,只需要20分钟就可以完成组装,做好执行任务的准备,而且该固定翼无人机可以非常快速地转换为带有旋翼、可垂直起降的版本。

根据上述信息来看,不能排除试图袭击的人员携带相关设备潜入莫斯科周边地区并在俄境内放飞无人机的可能性。但也有国内专家认为,把那么大的一个无人机从乌克兰运到俄罗斯,再从俄境内发射的难度并不比让这些无人机从乌克兰起飞、突破俄防空系统的难度更小。

还有分析认为,如果是从俄境内放飞无人机突袭克宫,似乎没有必要用这么大的无人机,如果使用更小型的无人机,可以降低被发现的概率,提高突防的成功率。

因为即便是PD-1这种翼展级别的固定翼无人机,所能携带的战斗部的爆炸威力也相当有限,袭击克宫的穹顶只能造成一定的政治影响,并不能对克宫的建筑与重要人物造成实质性的伤害。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从俄境内放飞一款无人机意图袭击克宫,那么是一个携带少量爆炸物的小型旋翼机,还是一款翼展超过两米的固定翼无人机区别并不是太大。

俄罗斯《无人机》杂志主编丹尼斯•费杜季诺夫称,攻击克里姆林宫的无人机可能是以自动模式控制的,按照卫星坐标进行导航,并有多份地面图作为备份,以防GPS卫星导航系统信号被压制,或者该无人机是按照提前设定好的飞行路线进行飞行。

当然,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不排除此次克宫袭击事件是俄方“自导自演”,理由是在无人机在穹顶上方爆炸时,疑似有工作人员正在克宫穹顶上攀爬,因此有阴谋论将这些人员说成是实施此次无人机袭击的实施者。

但老刘对此持怀疑态度,因为俄方没有必要在胜利日阅兵前搞这么一出,如果真的想要对乌方加大打击力度,甚至对于包括泽连斯基等乌克兰首脑人物进行定点清除等行动,也并不需要用这样一个借口才能实施。

同时,对于克宫这种俄罗斯代表性地标建筑进行“自导自演”式的袭击,并不能进一步鼓舞俄方士气,反而只会让外界对于俄首都防空能力产生更多质疑。

其次,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就是此次袭击克宫的无人机是自爆的,还是被击落的。俄官方的说法是使用了电子战系统进行压制。根据公开的视频画面,目前老刘认为,很可能是该无人机在穹顶上方进行了引爆。

可能的起爆方式至少有三种:第一种使用触发引信,也就是撞击目标后引爆战斗部。但从视频画面来看,无人机似乎是在克宫穹顶上方数米处发生爆炸。而为何无人机没能直接撞击克宫穹顶,有可能是由于克宫周边进行了GPS信号干扰或GPS欺骗。之前有媒体爆料,有人发现在克里姆林宫附近使用导航软件时,发现自己被定位到另外一个地区。

第二种是近炸引信,在没有直接命中目标,但距离目标比较近时,近炸引信可起到作用。目前,俄乌双方的多种弹药上使用了这样的触发引信和近炸引信,完全可以移植过来。

第三种引爆方式是根据计算机程序起爆,例如,一旦无人机抵达设定的坐标,自动触发引信,引爆无人机的战斗部。这次无人机在穹顶附近爆炸,可能是使用了近炸引信,或者使用了程序引爆装置。

最后,俄首都防空力量在此次袭击中为什么这么“拉胯”?

俄《消息报》4日报道称,为了确保在从乌克兰边境到莫斯科的整个路线上突破防空系统,无人机必须飞得非常低。这需要相当复杂的技术。例如,一个内置的系统,将路线与精确的地形图进行比较。另一个问题是,这类无人机在飞行路线中必须进行GPS信号校正。俄罗斯拥有大量有效干扰GPS信号的电子战系统,因此,一般无人机无法飞到莫斯科。

还有一种可能是从莫斯科地区发射的无人机。最近,乌克兰军方在冲突中使用了不需要GPS校正的无人机,它们没有固定的、众所周知的通信信道频率,因此更难被拦截和监测,但它们的主要缺点是操控半径短(几公里)和控制复杂。如果这种无人机是由经验丰富者从莫斯科地区发射,那么可以对克里姆林宫发动攻击。如果乌方使用的是不需要GPS校正的无人机发动攻击,那么可以说俄罗斯反间谍部门存在问题。如果是远程无人机,那么俄罗斯在最重要的方向上组织防空和电子战方面显然存在大问题。

尽管这是第一次对克里姆林宫发动无人机打击,但之前部署俄战略轰炸机的恩格斯空军基地以及克里米亚半岛的多个目标,都曾遭遇乌无人机打击。俄多地油库等后勤设施也遭遇无人机打击,甚至在莫斯科附近也出现过坠落的无人机。军事专家张学峰表示,这表明俄防空系统无法确保对这类无人机的有效拦截。这不能用“大意了”来解释,而是一个系统性的能力问题。

而应对“低小慢”目标是全球都很头疼的难题,这类目标正朝着“更低、更慢、更小”的方向发展。特别是GPS等卫星导航系统的成熟,让很小的平台也能进行精确导航,而且可以飞得更低。这类小型平台本身又飞得比较慢,进一步增大了探测、拦截的难度和成本。

俄罗斯现有的对空防御体系并未针对这种目标进行优化,难免造成百密一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