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郑一菲 淄博报道
4月11日,淄博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强富美优’看淄博”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邀请淄博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员就全市生态建设有关情况向社会进行发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2年,市生态环境局以生态赋能为抓手,坚决扛牢生态建设重大政治责任,各个领域全面出击,各项工作全面起势。
主要环境指标大幅度改善。2022年,全市良好天数236天,同比增加14天,优良率64.7%,创2013年有记录以来历史最好纪录。综合指数为4.87,同比改善4.3%。主要河流断面全面消除Ⅴ类水体,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100%,水环境质量指数排名全省第2。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迈出坚实步伐。深入开展黄河流域“清废行动”和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沿岸非法入河排污口和畜禽养殖场所全部清零,固危废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化解。持续深化沿线工业企业治理,提升区域生态功能,高青化工产业园被列为省第三批沿黄重点地区合规工业园区,沂源县入选第六批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突出成效。深入实施VOCS综合整治,完成679家企业源头替代,1153家企业单一低效治理设施升级改造,建设185套高效燃烧法治污设施。开展脱硫脱硝品质提升等五大专项行动,完成795家企业废气旁路整治、氨逃逸整治等重点任务。全力推进入河排污口智慧化建设,创新建立“六个一”水污染防控机制,19处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深化土壤污染防治成效,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省定46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和6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完工率均为100%,3个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入选省“秀水乡村建设”典型案例。启动“无废城市”建设,全力推进一般工业固废和危险废物整治五年行动,清理整治工业固废历史遗留问题90个,清理历史遗留固废总量251万吨。
全面融入、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着力统筹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新实施园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对产业园区建设项目环评实行“打捆”审批。建立总量替代指标数据库,实行污染物削减量预支,对重大项目总量指标给予了充分保障。深入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豁免政策,豁免135家医疗废物、生活垃圾处置等保障民生企业,对300余家(次)企业和重点工程、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有力统筹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现代化环境监管监测体系日趋完善。全力拓宽污染源自动监控覆盖面,污染源在线监控覆盖率位居全省前列。整合归集污染源在线监测、智能用电监控等业务系统数据资源,打造非现场监管核心应用,交办处理各类环境问题24900余项。组建专业化执法团队,对3471家企业开展了执法帮扶检查,组织4100余家涉VOCs企业开展自查自纠,为守法企业营造出宽松适度的发展空间。
淄博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2023年,市生态环境系统将坚决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要求上来,围绕中心任务,聚焦绿色低碳发展,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将“三提三争”工作要求融入工作全过程,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高昂的战斗意志,全力投身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在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提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能效,提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时效上争先锋、走在前,以自然生态新优势增创城市发展新优势,在推动全市绿色高质量发展上再建新功。
在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上争先锋。在“提气”上,以新一轮“四减四增”为主线,深入实施VOCs深度治理、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等大气污染防治十六大攻坚任务,突出抓好水泥熟料全过程超低排放改造,煤电企业深度治理,VOCS产业集群综合治理等1700余个攻坚项目。在“固水”上,加力推进“两清零一提标”,开展黄河、小清河等重点流域总氮排查整治,加快打造以孝妇河为重点的入河排污口智慧化监管体系。在“防土”上,加严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准入管理,全力推进349个省定、市定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在“守线”上,深化“无废城市”建设,持续抓好一般工业固废和危险废物整治五年行动,健全完善危险废物智慧化监管体系,加大高风险领域环境隐患排查,守牢环境保护和安全发展“一排底线”。
在提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能效上争先例。进一步强化市生态环境委员会办公室牵头抓总作用,从严抓实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力做好省委、省政府沿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切实解决历史遗留突出环境问题。持续深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成效,建立完善常态化、长效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大体系,筑牢黄河安澜屏障。加快推进PID监测网络和涉VOCS企业环境空气在线监测体系建设,提升前端感知能力和污染物精准溯源水平。持续创新“全员环保”机制,健全完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探索研究生态淄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分类实施好工业、能源、自然资源等重点领域专业化治理提升,再创一批生态环保“淄博经验”“淄博示范”,不断提升生态价值影响力和群众满意度、参与度。
在提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时效上争先进。突出抓好36个省重点、35个省优选和510个市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深入实施好“专家免费问诊”“延时预约服务”,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打捆审批”等,提升审批效能,全力保障重大项目建设。严格规范排污许可,积极从水泥行业超低排放、VOCs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工程项目中深挖减排潜力,并严格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替代指标核算、管理、统筹,对重大、优选项目总量指标给予保障。加快推进生态环保产业“311”工程,强化政策帮扶,夯实、拓展大气治理、水治理、资源利用等产业链条,提升环保产业“四上”企业规模数量,策划争取国家和省级EOD项目,加快打造形成鲁中地区规模最大、门类最多、技术最先进的环保产业集群,为奋力实现全市“3510”发展目标、“强富美优”城市愿景,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筑牢更加厚实的“生态本底”,为全市人民群众交上满意的答卷。
关键词: